輸出,與輸入其實是一體兩面的;兩種能力可以同時鍛鍊。
你所輸出的內容,對於受眾來說就是輸入的內容;如果輸出時有站在受眾的角度思考,自然產出的內容就會增進理解。
反過來說,你所輸入的內容,可能是一本書、一篇文章的輸出,也可能是一場演講、一次對話的輸出。我們可以這樣想:如何協助對方更好地輸出給自己?
沒錯!為了獲得更好的輸入,我們可以從協助對方做好輸出這件事。當然,不是要你真的跟對方討論如何輸出,而是在輸入的時候,換位思考如何輸出會更好?
這時候,優勢輸出(PROS)模型同樣能運用。
你可以採用優勢模型來精準閱讀一本書、一篇文章,同時產出可收納到自我知識系統的內容。
你可以採用優勢模型來聽取一份簡報、一場演講,同時歸納出結構化的摘要與重點。
你也可以採用優勢模型在面對陌生人或會議討論時,主動提問蒐集所需要的資訊,做到精準提問。
當你能做到更好的輸出時,自然也能同時獲得更好的輸入能力;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說:鍛鍊輸入、不如鍛鍊輸出能力。
因為輸入,也是輸出的一種反向形式。
溝通表達、文章寫作、簡報規劃、視覺圖解、精準閱讀、精準提問,甚至是思考,道理都是相同的;都是一種溝通、一種輸出的形式。
明白了這個道理,如果你原本擁有其中一項技能,就能很快地將經驗遷移到其他技能上,獲得比別人更快的成長速度,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複利效應。
#可惜這裡到月底就結束了
—
高產出的本事|https://yiyou.pse.is/TZ5MS
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.9%的工作難題|https://yiyou.pse.is/RYFT5